南京理工大学招生网,南京理工大学招生网***
南理工考研人数?
报名人数:8500人
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3700名,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650名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名、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50名,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***15名,最终招生***以教育部下达为准
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有高中吗?
1. 是的,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有高中。
2. 这是因为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完整的学校体系,包括小学、初中和高中。
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附属中学,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***和优秀的师资力量,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。
同时,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也与南京理工大学紧密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机会,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3. 如果你有意向就读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部,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申请:
如何看待今年南理工招生分数线比南航高一分?
多年来在江苏省第一次出现的,之前n年都是南航保持多南理工一分,今年出现南理工反超一分现象,除了有偶然性外(报考热度),南航在最主要学科(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)评估不理想,加上西工大近年舆论上宣传好评较多,容易造成这么一个现象:南航与北航、西工大(哈工大)的差距拉大,而南理工与北理工一直保持平稳的老大老二关系,总之南航的“对手”变强了,南理工“对手”不变,加上时下热门专业(计算机,电子信息,半导体,集成电路)南航不是太强,南航对高分考生的吸引力下降
看了其他人的评论都没有说到点上,那我来回答吧。今年是因为南航南理工在江苏省扩招了,南理工扩招大部分在江阴校区,南航因为新校区还没建好扩招的在本部。所以就被高了一分。
22年南工大考研人数?
2022年南工大考研人数预计将为93人,现将2022年南工大考研录取简章如下,第一报考2022年南工大考研的人数预计将为93人,第二,报考南工大研究生的人员考试成绩必须达到2022年研究生录取标准,第三,作风优良,肯于吃苦,有创造性思维敏捷第四,思想品德,优秀道德品德优秀综合素质,优秀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可以报考2022年南工大的研究生。
你怎样看待“14岁男孩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”这件事?
了解了一下这位男孩,名字叫***元,来自广西今年才14岁通过自学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复试。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感觉羞愧难当,当年我14岁的时候好像刚读初中,远门都没出过一趟,更别说是想着考研了。
当然这个男孩很厉害,不得不说他很有天赋,要知道南京理工大学每年不知道多少学子想考入这所高校,但是大部分考生都是折戟沉沙,无功而返。很羡慕这个小孩,说实话当初我也挺想读南京理工大学的。
目前来看小男孩只是刚进入复试,能否顺利就读研究生还要看他复试的结果了。我个人的感觉是即便是进入不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,凭借他的天赋,以后想考个名校也都是有机会的,当然还要看他以后的发展了。
从古至今,神通多了去了,真正能发展成才的少之又少,所以在这也希望小男孩能不受外面的干扰,一直认真学习。将来终成国家的栋梁之才,倘若能进入南京理工大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,相信南京理工会给他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的。
将来的路还很远,希望他能顺顺利利的走下去,取得不错的成绩。能否录取还有待于学校的进一步公布,据说他的表现很不错,接下来我会继续关注这个小男孩的,有什么消息会进一步的更进的!
您的点赞、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😊
谢邀。
首先来梳理一下事情原委。
14岁的广西男孩***元,参加了今年硕士研究生的考试。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,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,***元出现在了南京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。“小朋友”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同场竞技,丝毫不怯场。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***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,最终能否录取,正在等待最后审核。据悉,***元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去学校上学,一直在家里学习,聘请老师专门一对一辅导。按照***元和父母原先的规划,是要参加高考的。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有限制,***元无法参加高考。没有其它选择,只好参加考研。而考研是需要取得资格,于是***元又通过自考拿下了本科学历,取得了考研资格。
对于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孩子,网友们的评论倒是很值得借鉴。梳理一下网友的意见,大多对这样的做法不太赞成。
有的替***元挺担忧:不能算是神童,只是通过自学提前学了正常孩子所接触不到的东西,只能说学习能力,智力上比一般孩子高点。从考研和自考的一些大学档次就能看出,孩子能力不是特别出众,反倒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,对他以后的发展不会很好。
也有的担心他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:小孩子就算进入大学,和二十多岁的研究生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,而且之间的话题可能不多,毕竟不是一个年龄阶段的,做事可能不同。不希望孩子过早的进行这种教育。
还有的表示,学校教育学来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,还有那些学习的过程,以及客服那困难的体验,如何与同学、老师相处等等。同时也是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。如果你仅仅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学,只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,那么你到了[_a***_]上,连人家的话外音或者脸色眼神都看不懂,谈何适应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。
总之,对于这样一种学习模式和途径,我也不敢苟同。不知大家意见如何?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uoyunnet.com/post/36777.html